人工魚礁完全手冊--第五章 人工魚礁的研究與發展
    [回上一頁]     [上一章]     [下一章]     [回目錄]
  達到投放人工魚礁的最高效益。審慎的評估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因此我們對於研究的推動一直不遺餘力,持續與學術單位合作,為我國人工魚礁的研究累積經驗與資料,並以三大面向為研究方向:
1.工程面向: 以人工魚礁結構的穩定度、底質的承載力、是否位移或潰散等方面進行監測調查。
2.生態面向: 人工魚礁所聚集的生物種類、群聚數量等。
3.社會面向: 設置人工魚礁對當地漁民的實質助益,如提供 休閒處所及教育功能等。
  為了對設置魚礁的實務能精益求精,近年來國內也針對人工魚礁相關議題及未來多發展舉辦過數次的學術研討會,由國內外多方的專家學者就魚礁議題自不同的角度提出精闢論點,期以凝聚共識。民國95年9月,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除了邀請國內專家學者外,並邀請美國、澳洲、以色列、韓國、日本、香港等地著名專家學者與會,就各國的魚礁發展進行經驗交流;並各就所長,針對建礁目的、經營管理、效益評估、衝突課題等等相關議題提出前瞻性看法,共同討論,集思廣益,使能對人工魚礁的未來發展獲得嶄新的瞭解與共識。

藍鰭鰺出現於軍艦礁上方水層。

民國93年9月17日召開臺灣周邊海域人工魚礁區整體規劃研討會。

民國95年9月11、12日臺灣人工魚礁未來發展國際論壇。

人工魚礁礁體上長滿石珊瑚,經過這些
年代,幾乎已與周遭天然珊瑚礁融為一體。
   
水質清澈,可以看到礁體就在下方魚礁位
於水深20公尺左右。


一尾多棘鷹斑鯛和一尾刺河魨停佇在礁表。
    [回上一頁]     [上一章]     [下一章]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