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魚礁完全手冊--第六章 人工魚礁的未來展望
    [回上一頁]     [上一章]     [下一章]     [回目錄]
一、人工魚礁的未來展望
  許多年來,臺灣人工魚礁投設的主要目的是在增加漁業生產,照顧漁民的生計。如何持續資源的利用與提升人工魚礁的效益,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因此我們將由各方面持續努力,延續人工魚礁的生命之美,為海洋增添色彩。
二、加速進行人工魚礁總體檢
  參考珊瑚礁總體檢方式,訂定評估原則,委託學術單位或潛水團體,加速暸解人工魚礁之效益與現況。
三、人工魚礁的功能區分
  將依據效益評估的結果,配合整體規劃,妥適作功能區分。如海洋生態復育礁區、海釣作業礁區、觀光遊憩礁區等分區。
四、評估建構海山漁場的可行性
  以觀察附著生物量的變化及漁獲量的變化,來評估建構海山漁場的可行性。
五、結合海中造林,推動綠能減碳工作
  人工魚礁除能建構更多的海洋棲地外,已證實能增生浮游生物,亦能有效吸收大氣中之二氧化碳。未來將結合藻類的繁養殖技術,於人工魚礁區進行海中造林之試驗研究。
六、推動人工魚礁的管理評鑑機制
  人工魚礁區的成敗,端賴礁區有無受到妥善的保護及管理維護。賡續輔導各縣市政府、漁會及相關保育團體,合力建立管理機制,加強魚礁區之維護管理。目前各區漁會之專用漁業權考評,已將人工魚礁之管理維護納入考評項目,逐步建立漁民自主管理轄屬漁業資源之共識,管理成效更將作為專用漁業權核發及後續補助投設人工魚礁之參考。
七、擴大運用廢棄資材,推動資源回收再利用
  目前已將牡蠣殼設計吊掛於大型鋼鐵礁上,倘經監測驗證有其成效,未來將擴運用在人工魚礁上,以進一步提升礁體的生態功能。另一方面,賦予廢棄資材新的經濟價值,對養殖及沿岸漁業有所助益。
  在兼顧生態環境保護與漁業永續經營的前提下,以科學的方法,賡續推動人工魚礁設置工作。持續輔導縣市政府、漁會及相關保育團體,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讓人工魚礁確實發揮效益,為建構良好的漁業經營環境,以及推動海洋生態保育,擘劃出美好的願景。
    [回上一頁]     [上一章]     [下一章]     [回目錄]